西汉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可谓是一穷二白,以至于皇帝找不齐4匹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,中央的其他高级领导都只能坐牛车。这种窘境就好比现在主席只能坐二手宝马车,总理和部长们只能坐三轮车。
(萧何当时出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)
这是由于刚刚经历了秦末的动乱和楚汉战争,人们死的死、逃的逃,剩下的男人大多都去打仗了,社会劳动力严重不足,农田没有人耕种,工场也都停工了,没有人去生产物资,所以各类物资都极度紧缺。而市面上流通的钱却没有大量减少,因为铜钱又不能拿来当饭吃掉,也不会凭空消失。所以在物资少,货币多的情况下,出现了通货膨胀,也就是物价贬值了。
打个比喻让大家好理解一点,假设秦朝的时候全社会所有的物资总共有1亿斤大米,市面上流通的钱总共有1亿个铜钱,那么要买1斤大米为1个铜钱。而到了西汉初年全社会总共只剩下1千万斤大米,而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还有8千万个,那就变成1斤大米要8个铜钱。
那么要买一袋100斤的大米,原本只需要带100个铜钱出门,现在变成得带800个铜钱出门了。大家当然不乐意了嘛,毕竟背着一大袋钱出门去大老远的地方赶集,多累呀。
那时候的老百姓还不懂现代经济学理论,不知道货币贬值这个名词,所以纷纷向政府抱怨说钱太重了。因为西汉刚开国的时候还没自己印钞票,仍然是沿用秦朝的货币,秦朝的铜钱叫“半两钱”,一个重半两(相当于现在8克)。以前去市场买袋米需要带着100个铜钱出门,也就是0.8公斤,现在去买袋米需要带上800个铜钱,也就是6.4公斤,你说麻不麻烦呢?
于是西汉朝廷想出了一个很“超前”办法,你们不是嫌钱太重吗,那就自个去改铸成轻一点的,每个的重量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,不过币值依旧写着“半两”。结果这批新钱却不被大家认可,毕竟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什么是“信用货币”,脑子还转不过这个弯来,只认多少铜就有多少价值这个死理。
(秦始皇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)
结果新钱铸造出来后,大概得用4个才能换1个旧钱。因为大家觉得你拿着一个2克重的铜钱,上面写着半两,然后就把它当半两的铜钱使用,这不只是缺斤少两的问题,简直就是诈骗呀。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旧铜钱被改铸成新铜钱,大家也就默认了半两指的是新钱,不过它的价值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,这就等于半两钱贬值了,也就是商品涨价了。
另外在秦朝的时候,只有政府才能铸钱,而民间是禁止铸钱的,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钱的数量还是相对有限的。现在刘邦放开了铸币权,让民间也可以自己铸钱(不过得按照政府制定的样式铸造),大家纷纷开足马力、加班加点地铸钱,结果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也就越来越多了。
机智的商人们看到货币超发严重,已经预判到物价即将飞涨,于是乎纷纷开始囤积物资、哄抬物价,结果本来就紧缺的物资更加紧缺了,根据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的记载,当时的物价达到了“米至石万钱,马一匹则百金”,也就是100斤米要1万个铜钱,一匹马要100斤黄金。
结果最苦逼的还是老百姓们,本来就是嫌出门要背一大堆钱不方便,结果现在负担变得更重了。1石米要1万个铜钱,也就相当于去买袋米需要背着20公斤重的铜钱出门。要是去买头牛那还不得全家出动,肩挑背扛的呀。
(卖了一袋米就能数钱数到手抽筋)
西汉时候的1斤等于现在250克的重量,用目前铜和黄金的价格来换算,那时候相当于1千克米要36元人民币,一匹马(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吧)要7百万人民币。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考虑,这物价水平得多贵呀,所以才导致了人吃人的事情出现。
可以说西汉王朝的第一次货币改革完全是以失败而告终,不仅未能解决群众最关心的“钱太重”的问题,反而还导致了货币崩盘,搞出了一场恶性的通货膨胀,让囤货居奇的商人们赚的盆满钵满。
—— END——
西汉经济的系列文章将会陆续推出
敬请期待
欢迎转载或分享给朋友们哦
好文推荐
1、刚刚!马云定下小目标,沸腾了全世界
2、谢谢华为!再一次让国人扬眉吐气
3、楼市大地震!20家银行停止房贷...
金融智库原创,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(未注明,一律举报抄袭者)
作者:智库君
来源:金融智库(ID:jinrongo2o)
最值得关注的金融财富智囊号,快人一步把握行业趋势!
版权问题、商务合作请加QQ/微信:2881339630
爱电影的人都关注了
搜罗全网最全的电影娱乐资讯,
带给您不一样的视觉体验!!!
资深影评(id:zishenyingping)
↓↓↓猛戳阅读原文有更多重磅内容! !
评论列表